中医体质辨识仪治未病辨识方法研究
中医体质辨识仪治未病理念最早见于《素问·四气调神大论》,《金匮要略》中也提出“上工治未病”的概念,强调了“治未病”的重要性。治未病有“未病先防、欲病防作、既病防变、瘥后防复”4 个方面,其中未病先防、欲病防作阶段往往没有明显的证候,传统的“辨证”。
方法已经不能完全适用,在众多学者的努力下逐渐出现一些新的辨识方法,促进了中医体质辨识仪中医治未病的发展。
在《中医体质学》中对“体质”的定义是:体质是由先天遗传和后天获得所形成的,中医体质辨识仪个体在形态结构和功能活动方面所固有的、相对稳定的特性,与心理性格具有相关性。体质的不同,可以表现在对外界刺激的反应性和适应性上的某些差异,乃至对某些疾病的易感性和疾病发展的倾向性。
中医体质学说以传统的中医理论为主导,研究各种体质类型的生理、病理特点,并以此分析疾病的反应状态、病变的性质和发展趋向,指导预防和治疗。关于中医体质的类型,则有多种主张。中医体质辨识仪将体质分为 9 种,中医体质辨识仪分别是:阳虚质、阴虚质、气虚质、痰湿质、湿热质、血瘀质、特禀质、气郁质、平和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