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医体质辨识仪的实践基础
中医学对于体质问题的认识由来已久,始创于《内经》,基本成熟于明清时期[1]。认为,体质既禀成于先天,亦关系于后天。体质的稳定性由相似的遗传背景形成,年龄、性别等因素也可使体质表现出一定的稳定性。然而,体质的稳定性是相对的,个体在生长衰老的生命过程中,由于因受环境、精神、营养、锻炼、疾病等内外环境中诸多因素的影响,会使体质发生变化,这种特征是体质可调的基础。药物及有关治疗方法可纠正机体阴阳、气血、津液失衡,是体质可调的实践基础。根据不同体质类型调整机体的失衡倾向,体现了“以人为本”、“治病求本”的治疗原则。
在我们的调查结果发现,偏颇体质占67.6%,在偏颇体质中阳虚质、气虚质的比例较高,这可能与当前的社会竞争剧烈,职业压力增大,体育锻炼时间减少,饮食不规律,多吃生冷食物、夏季过度使用冷气等不良生活方式损伤阳气有关。根据中医体质学对中医体质类型的辨识进行综合分析认为:平和质者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适应能力较强;气虚体质者易患胎动不安、内脏下垂、产后缺乳等;阳虚质者易患痰饮、肿胀等;阴虚质者易患有阴亏燥热的病变;血瘀质者易患出血、中风、胸痹等病;痰湿质者易患消渴、中风、胸痹等;湿热质者易患黄疸、疖疮等;气郁质者易患郁证、不寐等病症;特禀质者易患药物过敏,胎寒、胎惊、胎弱等[2]。张薏等[3]研究发现,痰湿型孕妇更易发生糖代谢异常,通过对痰湿质孕妇进行调护,对偏颇状态进行干预,在一定程度上可减少糖代谢异常的发生。所以,了解体质类型,及早发现、干预体质的偏颇状态,可以减少高危妊娠的发生。
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早孕建卡中,均对孕妇进行高危因素的评定,发现高危孕妇43例,均属于偏颇体质,高危妊娠发生率为20.2%,比湖南长沙屈泸军报道31.09%略低[4]。因此,在社区开展中医体质辨识中,结合高危因素的评定,更加有利于制定相应的调护方法。更早发现偏颇体质并加予干预,对于预防妊娠期及产褥期并发症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,从而大限度地保障母儿健康。
中医体质辨识在孕产妇中的应用,给临床医生指引了一条新的思路, 它提示我们在孕产妇保健时,要考虑到体质因素给予指导,以减少发病,提高健康水平。目前,我们已针对9种体质制定了相应的饮食、药膳、运动、情志等调护方法。如阳虚体质怕冷的人,在饮食上多吃温补肾阳气为主的食物,可选用牛肉、羊肉、韭菜、生姜等温阳之品,还可饮当归生姜羊肉汤等,少食梨、西瓜、荸荠等生冷寒凉食物。阴虚体质的人,多选用一些滋阴的食物,可食麦冬梗米粥,元肉杞子童子鸡等。痰湿质可食川母北杏粥,复方二陈粥等。湿热质可食冬瓜、赤小豆煮水鸭、苦瓜等。血瘀质者避免寒冷刺激,多吃黑豆、海藻、海带、紫菜等。气郁质可食砂仁粥,佛手蜂蜜大枣粥。特禀质者饮食宜清淡,忌生冷、辛辣、肥甘油腻及各种“发物”。可食辛夷花红枣鸡旦,灵芝苏叶厚朴茯苓冰糖等。但其临床效果有待进一步追踪。在社区开展中医体质辨识充分实践中医“治未病”,更好提高围产保健服务水平。